传承民族文化 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校园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6-04-18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在北京市怀柔区的大山深处藏着这样一所学校,它藏于深山却开放创新;它历史悠久却依旧生机勃发;它独具特色却将独特融入平常,它就是——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。

    作为一所民族小学,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心小学始终清楚地意识到: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。学校以此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,围绕民族教育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,让学生在学习、游戏、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民族观,着力塑造民族团结教育的特色品牌。

    学校结合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,以“引民族文化之水,浇学校特色之花”为基本思路,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,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,使得“民族”特色和“素质”特点相互融合、相得益彰,并力求通过“五个渗透”途径,彰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办学特色。

   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

    学校结合学校地处满族乡、多为满族人的实际情况,自编《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》系列校本教材,开设如《民族知识知多少》《民族优秀人物故事传说》《少数民族作家作品选学》等校本课程,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各民族的语言、文字、文学、艺术、节日、饮食、服饰、歌舞、历史人物、居住区域等。通过教师充足的课前研究准备,对内容脉搏的精准把握,生动创新的课堂讲解,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各个民族,更深入地了解民族团结教学的意义。

    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民族文化

    学校定期召开主题班会,举办各类围绕“民族团结”为主题的竞赛活动,并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班集体和个人。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,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真理,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,不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,更增强了满汉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感。

    在校园文化中渗透民族文化

    作为一所寄宿制小学,学校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,更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。学校制作了以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为主题的文化长城、在门牌设计中突出民族元素,在教室中制作以满族饮食、满族服饰、满族体育、满族节日、满族礼仪、满族艺术为主题的文化墙,对操场围墙进行美化,将民族体育项目绘画上墙,楼道用学生的剪纸作品来进行装饰……具有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,使学生目光之所触,文化即所在,移步之间,经典流转,景景有问,物物是文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式的教学方法,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、民族融合的观念。

    在体艺活动中渗透民族文化

    民族体育、民族艺术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课程。学校老师通过走访当地老人家庭,向他们请教学习,将残存在他们记忆之中的满族传统体育、艺术活动内容挖掘出来,通过学校继承发展形成新的校园活动课程。通过深入开展以民族体育、民族艺术为主的课外活动,引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特色。学校至今已开设了珍珠球、角球、蹴球、毽球、狩猎、跳竹竿、推铁环、跳皮筋、跳绳、民族舞蹈、民族剪纸等10余个民族体艺项目,民族特色艺体活动成果引得各家媒体争相报道,收到社会诸多赞誉。

    在“三结合”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

    学校将民族文化融入“三结合”教育中,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,通过参加满族风情节,走进中华民族园、满族陈列馆、濒危植物园、喜鹊登科满族风情园、白桦林原始次生林等学生社会实践基地,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族特色、风俗文化,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。

    近年来,学校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,也得到上级领导的诸多重视与支持。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“引民族文化之水,浇学校特色之花”的基本办学思路,将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爱转化为办学的动力,通过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,创新校本课程的教学,重视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,努力创办一所“为山区教师成长发展服务,为满乡学生幸福人生奠基”的高质量民族学校,为祖国的民族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。  (海 峰 刘艳芳)